近日,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副主任、北京汽車行業協會會長安慶衡先生在接受采訪時指出“中國汽車配件行業如果想要站的更穩,就必須嚴把質量關”。
中國質量協會近日發布的《2010年年度中國汽車產品質量與服務質量投訴分析報告》顯示,2010年合資品牌汽車的質量投訴中,針對輪胎的投訴比例占75.93%,超過了總投訴量的3/4。另據交管部門統計,每年有46%發生在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是由于輪胎故障引起的,其中發生爆胎的占到70%。
質量問題為“有名”的就是錦湖輪胎事件,本月15日錦湖開始了首日召回工作,這也是國內初次進行大規模的零部件召回。錦湖的召回不僅開創了國內零部件召回的先河,同時也暴露了零部件的質量和監管缺失問題。
然而錦湖輪胎的召回只是汽車配件市場的一個縮影。目前國內汽配市場良莠不齊、假冒偽劣產品泛濫,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十年來中國汽車市場的迅速膨脹,帶來售后市場的蓬勃發展造成的。由于中國售后市場尚處于發展初期和爆發期,市場還不夠規范,致使上萬家汽配企業如雨后春筍出現,他們大多規模小、數量多、無品牌、質量安全意識不高。再加上售后服務市場的維修水平參差不齊,消費者對汽車維修知識的極度匱乏決定只能依靠價格來選擇產品。因此很多維修企業受利益驅動,為壓縮成本,一些價格便宜的假冒偽劣產品和副廠配件自然就進入了他們的視線。
汽車配件質量不高折射出的是我國汽車產業依然存在核心技術缺失、自主創新能力弱、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以及一些企業存在重產能擴張、輕技術研發,重成本控制、輕質量管理等問題。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,中國汽車工業要想完成“從大到強”的飛躍將永遠是“可望而不可即”的。
因此,我國零部件要想緊隨世界潮流不僅僅要突破核心技術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,更要嚴把質量關,以質量贏得市場。